行业资讯

2025建筑行业最前沿绿色低碳技术大盘点

2025-02-21发布 273次浏览


在全球“双碳”目标加速落地的当下,建筑行业因其碳排放量大,正开启从设计、选材到运维全流程的绿色变革。本文将梳理当前最前沿、最具潜力的绿色低碳技术,探寻建筑行业怎样借科技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 

超低能耗建筑技术:从“耗能”到“产能”的跨越

 

超低能耗建筑,像近零能耗、零碳建筑,通过优化围护结构、打造高效能源系统、集成可再生能源,大幅降低建筑能耗。比如,使用高性能保温材料、三玻两腔中空玻璃,搭配地源热泵与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技术,能让建筑能源自给率超80%。

 

政策推动: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,到2025年,城镇新建建筑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要增长0.2亿平方米以上。目前,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地区已先行一步,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。

 

可再生能源集成系统:阳光、空气与建筑的“共生”

 

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:把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嵌入建筑外墙或屋顶,既能发电,又能隔热,已在北京冬奥场馆等众多项目中广泛应用。

 

地源/空气源热泵: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低品位热能用于供暖制冷,相比传统空调,能效提升40%以上。在河南推广的42项绿色技术里,热泵系统每年能减少碳排放75万吨。

 

建筑储能系统:融合锂电池或氢能储能技术,稳定供应可再生能源,助力建筑从单纯“能源消费者”,向“产储销一体”转变。

 

智能监测与数字化管理:用AI守护每一度电

 

建筑信息模型(BIM)+AI:借助 BIM 技术优化建筑设计,搭配 AI 算法实时监测能耗,能提前预测建筑运行状态并加以调整,能耗可降低 10%-15%。

 

碳足迹管理平台: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,追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,为碳交易和绿色金融提供数据支持。部分企业已搭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,推动行业碳足迹走向透明化。

 

资源循环利用技术:让建筑垃圾“重生”

 

建筑废弃物再生:废弃混凝土、砖瓦经破碎筛分后,可制成再生骨料,用于道路基层或新建筑构件,减少天然资源开采。

 

污水源热回收:利用建筑废水余热为建筑供暖,已在北欧多个零碳社区成功应用。

 

生物基材料:如竹纤维板材、菌丝体保温材料,不仅可降解,还能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。

 

未来展望:绿色科技如何重塑行业格局?

 

2025年,随着《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》等政策接连落地,以及技术成本降低,绿色建筑将从 “示范项目” 迈向 “普惠应用”。企业要把握三大趋势:

 

政策红利:容积率奖励、绿色金融等激励措施,会加速技术商业化;

 

跨界融合:建筑与能源、数字技术融合,将催生 “智慧能源社区” 等新业态;

 

全球竞争:中国绿色建材企业正凭借技术出海,抢占国际市场份额。

 

  

 

绿色低碳不只是责任,更是机遇。从超低能耗建筑到 AI 智慧运维,每项创新都在为地球 “减负”。未来已至,只有拥抱技术变革,才能在绿色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。

 

来源:华航能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